满城年俗(一)

发布:
保定市满城区政府
时间:
2019-01-24
浏览量 0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喜庆的传统节日。在满城有许多俗语,表达春节到来前紧张忙碌的年俗。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擦擦洗洗、杀猪宰羊、蒸煮炖炸、赶集采购,节日气氛一天浓于一天,孩子们更是翘首企盼。

1.做新衣  过去由于贫困,人们往往过年才做一套新衣服,还要节省着穿,衣服、鞋多数是妇女们从纺线、织布开始,一针一线纯手工而成。1991年后,人们经济条件好转,不再纺线织布,平时穿的衣服、鞋袜随穿随做随买,不单等到过年才买,但过年里里外外一身新的习俗一直沿袭,不论新旧都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2.备年食  过了腊月二十,人们便开始准备各种主食,如年糕、血糕、馒头、馅包子等,还做豆腐、炖鱼、杀鸡(鸭、鹅)、杀猪、腌肉、蒸碗、灌肠、炸丸子等。各种各样 “过年的味道”在空中弥漫。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过年的大鱼大肉吃不动,而且市场上商品极大丰富,随吃随做,不再准备过多的食物。同时,因为气候变暖,食物做多了不便存放,人们大多适当准备一些,方便过年待客就行。

3.大扫除  先是扫房子,把整个房子内部全部清扫擦洗,并把被罩、床单、沙发垫等全部洗干净。清扫院落,犄角旮旯都清扫干净。

2005年后,家政服务开始出现,部分城镇家庭过年时请家政帮助打扫卫生。饲养猪、羊或其它牲畜的,还要打扫场圈,铺垫新土。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部分农村不再饲养猪和牲畜。到2008年,只有西部山区还有部分人养猪,少部分户养羊,牲畜场圈多为水泥铺地,且与厕所或沼气池相连,所以这道程序就没有了。

 

过年那些事儿

过年又到放寒假的时候了,今天是腊月初五,我打算给孩子们普及一下传统节日---年的小知识,先教了孩子们一首儿歌: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摇酒篓,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听着这稚嫩的声音说着这热闹而又喜庆的儿歌,脑海里不觉想起了儿时过年的情形。

年,一直是咱们中国人最兴奋、最盛大、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尤其 是在农村,一入腊月门儿,年味儿就开始渐渐浓郁了起来。“大寒小寒,杀猪过 年”,杀猪是农村过年的序幕,也是热闹的一景,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宰上一头 肥猪,要不,就会觉得这年过得没着没落儿地没劲头儿、没滋味儿,心里边 总跟短了一截儿什么似的。

过年不单单是杀猪,还要做豆腐,蒸年糕,扫房子,糊窗户,贴春联,剪窗花,蒸包子(馒头),煮肉,灌肠子,赶年集,买糖瓜儿,请灶火爷像,买炮,买新衣服……

那就先说说进了腊月门儿的这些事儿吧!

附:(一)腊月初一过小年儿

儿时,总是嫌日子过得太慢,每到年关将近的时候,孩子们都会伸出小手,像现在的高考倒计时一样,数着还有多少天就要过年了,然后会三一群俩一伙儿叽叽喳喳的畅想着过年的喜悦。

大人们也是一样,忙碌了一年了,外边的农活已经落下帷幕,心也开始从忙碌中抽离出来,想着法子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于是就会提前过年,怎么个提前过年呢?就是在每年的腊月初一给全家人包饺子吃,美其名曰“过小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包饺子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了。腊月初一一大早,家庭主妇收拾完家务,就开始准备饺子馅了,冬天天短,中午吃饺子需要早下手才能保证一家人中午能吃上饺子的。当时没有如韭菜、韭黄、芹菜、虾仁、牛肉、羊肉等等的这么多食材,唯一能选的只有大白菜,大白菜需要白腻腻的如奶油般的猪油保湿、滋润方能显示它的“百菜之王”韵味,当然葱、姜、花椒炉成的花椒粉调料也是不能少的,这是普通人家的饺子馅。过年时杀猪大的人家,可能还有“余粮”,这时候会从腌腊肉瓮里所剩无几的肉方中捞出一块过,做成肉馅伙同大白菜一起完成这次饺子盛宴,活好白润如玉的面团,一家人就开始围坐在灶间的煤火旁边,包起饺子来,等到中午孩子们放学回家,看着一大篦帘白白胖胖的饺子,站成一圈圈如兵马俑的样子,孩子们会情不自禁的围拢过来欣喜不已,或狂欢乱叫,或催促大人快些煮熟,每当这时,就会记起大人们给说的一个谜语“从哪里来了一群鹅,噼里啪啦下了河”。猜着谜语的空档,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煮熟了,一盘盘肚大腰圆的饺子嘴角上扬,好似一尊尊笑佛,看着一家老小开心的咧着嘴,端上桌来,主妇们招呼着老人、孩子,有说有笑的吃起了这小年儿的美味大餐来。

就这样,人们把这个小年儿的喜悦与幸福统统包进饺子,吃到嘴里,香进心里,美到了梦里。

(二)腊八粥

常听人说,小孩爱过节,是呀,腊月初一的小年饺子都吃过六七天了,咋还不过年啊?每当这个小人儿的心一想啊,就有节咯!不信,你瞧……

腊七腊八,冻下脚丫。转眼腊八到了,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忙碌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该歇歇脚了,享受一下生活的闲情逸致。把田间、地头自耕、自种地五谷杂粮洗净,再配以树上结的红枣,土里长得花生……放在一起熬熟炖烂,加上适量的白糖,就做成了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腊八粥了。

腊八是粥,更是节,腊八节是不尽的相思味道,日子是每年重复的节气链接的。这腊八粥的香味儿,在鼻尖上回荡着,甜了舌头,酸了心头。思乡啊!思念亲人的恩情,家乡的火炉!

想起儿时的腊八……对于那时候的我们来说,腊八也是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因为过了腊八就该杀猪、做豆腐、扫房子,赶热闹的年集……年就更进一步了。那时候的我们,不懂得腊八的意义,只晓得腊八是年的序曲中的一个暖暖的音符,腊八粥是比平时吃怕了的棒子糁粥更好吃的一种饭食。小小的人儿哪里懂得这熬粥的意义。这腊八粥的熬制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耐心。说到耐心,家庭主妇最懂得熬粥的功夫了。为了让家人吃上可口的腊八粥,她们要在熬粥前要先将豆中的沙子、石子之类的拣出去,淘洗干净,之后用冷水浸泡一小时,然后大火煮开,再换小火慢熬,看到豆子煮开花的时候再放上米……这熬粥的过程只有主妇们体会最深了。

熬粥多像人的一生啊!一首诗写到:“人生好比粥一锅,煎熬滚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把熬粥与人生相比,真是不无几分道理。

小孩啊,你哪里懂得?!

(王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