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地质地貌

发布:
保定市满城区政府
时间:
2018-12-13
浏览量 0

  一、地质 

  满城县山区丘陵分布广泛,出露有元古界震旦系地层;中统雾迷山组浅灰色、灰白色夹燧石条带白云岩为主体地层;下统铁岭组含透镜状燧石白云岩与雾迷山组白云岩呈不整合接触,底部为石英砂岩、粉砂质泥板岩;上统景儿峪组石英砂岩夹绿色砂质页岩,底部有硅质胶结燧石角砾岩。界河两岸呈条带状分布有寒武系地层,下统紫红色页岩、泥岩夹灰质白云岩;中统暗紫色、褐色泥岩,淡黄、黄绿、黄褐色页岩,竹叶状、深灰色鲕状灰岩;上统深灰色灰岩,泥纹条带灰岩,灰质白云岩,竹叶状灰岩,间夹有褐色、暗紫色、灰绿色泥岩,与下伏奥陶系灰岩为连续沉积。满城县还广泛分布有第四系地层,在山丘区,下更新统红色粘土与砂砾石混杂物,为冰川沉积;中更新统残积坡积红色粘土碎石层;上更新统为砾岩砾石层。在平原,第四系以来,主要接受了界河途经抱阳、满城两个出山口的冲洪积物,其次是晚更新世末期漕河改道带给北部区域的冲洪积物,形成了以界河出山口为中心的冲洪积扇地层。其厚度沿山前冲积扇根部一带约100米左右;县城以东200~300米;东部县境边缘一带大于300米。冲洪积扇地表均为上更新统(沿河床为全新统)黄土状粉土或砂质粘土,厚10~20米;其下为含水砂、砂砾石及砂卵石层,厚5~40米不等;再其下有粘土质隔水层。满城县属山西中台隆起边缘,基本归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岩层倾角平缓,褶皱轻微,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地质构造以北东——南西向断裂为主,大致相平行的高角度断裂在宏观上垂直地形坡降呈阶梯状分布,方向稳定,常有岩脉充填;北西——南东向断裂次之,它随地形出露,呈地堑式断裂,被前一组断裂切割,交叉排列成雁行;近于东西向南北向的断裂很少。

  二、地貌

  满城县为半山区县,山区与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0%。地形自西北向东南由低山降为丘陵,再于茂山——县城——市头村——大册营——上紫口——下紫口一线,由丘陵很快展布为山前平原。西北部长角台、高士庄及岭西北部一带为低山区,面积175.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7%,西与顺平县交界有玉皇坨,峰高1003.8米(黄海标高,以下同),东北与易县交界有大牛山,峰高1052米,是全县最高点。区内密布海拔200~350米的沟谷和500~1000米的低山,峰谷相间,层峦叠嶂,地势陡起陡落,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中部为太行山隆起地带与华北平原沉降带的过渡区。面积219.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3.8%。区内多分布海拔高200~400米的残山余脉,由于剥蚀堆积作用,山前形成北台鱼——坎下、翟家佐——钟家店、大坎下——白堡三个小高原;另有两个由半环山脉围成的柳家佐、抱阳阳畦效应区。这些小区地面高程多在40—100米,低丘台地相望,黄土沟壑纵横相连,呈浅山丘陵地貌。南部和东部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开阔,地形平坦。面积为255.1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9.2%。其中南部地面高程在25~40米之间,平均地面坡度为1/630;东部地面高程在20~35米之间,平均地面坡度约1/800。全县最低地面在县东部后大留村至东南部郎村一线,最低点在郎村的东南洼地,海拔23.9米。该区系古时西塘泊、沈苑泊的西部边缘区,形成了方顺桥、于庄、要庄、贤台等几片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