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

发布:
满城区融媒体中心
时间:
2021-05-25
浏览量 0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朱德同志题写的这首小诗,将遵义会议的图卷徐徐展开,生动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转折点,并因此而彪炳史册。

拨乱反正,红军有了掌舵人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与会者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高级将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列席会议。

会议开了整整3天,阐述、争辩、批评、自我批评,斗争中两条路线是非分明。3天里,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根据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展陈的陈云手稿记载,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

遵义会议的召开,让中央红军结束了长征以来“左”倾错误的阴霾,革命航船开始拨正航向,迎来了走向胜利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从此迈向成熟

遵义会议是党在危急时刻召开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议,会议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事求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面临的重大的、关系全局的问题。

《红花岗区志》总编辑、党史工作者史小波说,“遵义会议的转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二是在军事上更加成熟,毛泽东的指挥使得红军积攒了很多军事经验,无论是后来的四渡赤水还是遵义大捷,都证明了他以少胜多的军事才能;三是在精神上一扫颓势,极大地鼓舞了红军,使得红军重新树立了信心,更加坚定地一步步走向胜利。”

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作出的,从此,党从幼年迈向成熟。

在遵义休整12天期间,红军用多种形式,向人们宣传党的主张和红军宗旨、任务、纪律等,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也获得了人民的爱戴。据资料记载,在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那天,女红军战士英姿飒爽,格外引人注目,她们教唱红军歌曲,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用甜美的歌声和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征服了遵义人,使得群众纷纷报名参加红军。陈列馆里一块块写满宣传标语的木板,一件件百姓收藏的红军留下的锅碗瓢盆,红军山上一群群来祭奠的游客,也能侧面反映出人民对红军的怀念和热爱。

“遵义会议的精神传达到部队中,全军振奋,好像拨开重雾,看见了阳光,一切疑虑不满的情绪一扫而光。”刘伯承曾这样回忆。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陈列馆时曾说:“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生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我们一定要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族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传承下去。”史小波说。(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越)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越

“学习强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