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 来源:
- 保定市满城区人民政府
- 更新时间
- 2024-03-24
满城历史悠久。商周时已有先民村落。战国时为燕南赵北之地。西汉时属中山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北平县。东晋后,北魏兴起,北齐、北周相继立国,县治归属变动频繁,先析出永宁;次分置永乐;再移名蒲阴(今完县),北平故地并入永乐;永乐又移置故北平。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永乐县为满城县,从此满城县名始见于史。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并入保塞县。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由清苑析出,再置满城县。明洪武十年至十三年(1377~1380年),再次废满城并入庆都(今望都)。尔后,复置满城。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府始建于山区乡村,与邻县相接地带时有划出划入。建国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撤区并县,改乡为人民公社,分分合合,归属和区划多次改变。1974年12月,稳定为满城县的区域范围。2015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保定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满城县,设立保定市满城区,以原满城县的行政区域为满城区的行政区域。
进入21世纪,文化事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2012年,满城县获称“中华诗词之乡”。现有11个乡镇文化站,183个行政村、14个社区均设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文化馆分馆、5个图书馆分馆、1处城市书吧建成投用。2023年底实现乡镇文联全覆盖。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公布了下紫口村青年哈哈腔剧团、商顺海木工技术、宫廷龙须酥制作技艺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定市满城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26),将传统杆秤制作技艺、李氏形意拳、西于河代氏糖画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多年来坚持文化惠民演出,惠及广大群众,每年演出数十场次。参加保定市第一届全民健康舞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快乐舞蹈队荣获三等奖。创作抗击疫情主题各类文艺作品226件,22部作品荣获保定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战地飞歌”优秀作品奖。近年间先后辑印出版了《抗疫壮歌》《燕南赵北丹心谱》《长信宫灯的故乡》《抱阳山史话》等图书。区文联连续多年被保定市文联授予“优秀文联”荣誉称号。
2023年,组织线上线下主题书画展、四季村晚等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30余场次。组织编写《满城区23.7抗洪救灾纪实》。充分发挥市、区级文化名家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到社区、学校、乡村、企业、警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次。11月底,召开了“满城区文学艺术界第二次代表大会”,明确了今后文艺工作发展的方向和目标。